I. 执行摘要:鸿蒙PC——竞争新势力登场

华为近日正式发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的个人电脑(PC),包括主流型号HUAWEI MateBook Pro和极具创新性的HUAWEI MateBook Fold折叠屏电脑。此举标志着鸿蒙系统在继智能手机、平板、物联网设备之后,正式进军关键的PC领域,被视为中国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在打破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在全球PC操作系统市场长期以来的垄断格局,并提升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本次发布的鸿蒙PC搭载的是全新的HarmonyOS 5(部分资料亦称其为鸿蒙星河版或HarmonyOS NEXT)。该系统版本实现了从内核到应用框架的全栈自研,彻底摆脱了对安卓开源项目(AOSP)的依赖,是“纯血”鸿蒙的代表。其核心亮点在于无缝的多设备协同体验、深度集成的AI能力、强化的安全隐私保护以及一个仍在快速成长但潜力巨大的原生应用生态。
华为此次同时推出传统形态的MateBook Pro和高端创新的MateBook Fold,清晰地展现了其市场策略。MateBook Pro以相对主流的形态和7999元人民币起的定价,瞄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而起售价高达23999元人民币的MateBook Fold,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折叠屏电脑”,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款旨在提升品牌形象、探索PC新形态的旗舰产品。这种“一体两翼”的产品布局,表明华为对HarmonyOS 5充满信心,认为其足以支撑从主流到高端、从传统到创新的多样化硬件和用户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鸿蒙PC的发布恰逢华为使用微软Windows许可到期的节点。这一时间上的契合,使得华为从最初因应外部制裁而发展鸿蒙系统以替代安卓,转变为在PC领域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全面拥抱自主生态。这不仅仅是应对压力的被动之举,更是华为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生态系统、摆脱地缘政治影响、掌握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长远规划。其目标并非简单替换存量用户设备上的Windows系统,而是为未来的华为硬件打造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生态体系。尽管鸿蒙PC的雄心显而易见,但在生态系统建设的成熟度以及全球市场的接受度方面,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II. 鸿蒙系统的演进:从移动端扎根到PC端雄心

鸿蒙操作系统的征程始于2019年的首次发布,并于2021年正式应用于智能手机。自诞生之初,鸿蒙便被定位为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旨在为不同设备提供统一的交互体验。
从HarmonyOS 1.0到4.2版本,系统在底层部分借鉴了安卓开源项目(AOSP),这种务实的策略使得鸿蒙能够快速推向市场,在华为的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积累用户基础,并降低开发者早期适配的门槛。这一阶段为后续的彻底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的转折点在于鸿蒙星河版(HarmonyOS NEXT),即应用于PC端的HarmonyOS 5。这一版本标志着鸿蒙与AOSP的彻底剥离,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纯血”鸿蒙系统。据报道,为了打造这一全新的PC操作系统,华为投入了长达5年的时间,集结了超过1万名工程师和20多家研究机构的力量,累计获得了2700多项核心专利。
目前,鸿蒙PC已正式发布,搭载HarmonyOS 5系统,其应用生态虽然尚处早期,但增长迅速,并制定了明确的应用数量发展目标。
这种从借鉴AOSP到完全独立的演进路径,体现了华为在操作系统发展上的战略耐心和深思熟虑。初期借助AOSP,有效降低了从零开始构建操作系统和生态的巨大风险,快速获得了市场和开发者的初步认可。当技术积累和生态基础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果断迈向完全自主的HarmonyOS NEXT,这是更为艰难但也更具战略意义的一步。
“全栈自研”、“自主可控”这些关键词,不仅仅是市场宣传语,更深刻反映了中国在国家层面以及华为在企业层面,为应对地缘政治挑战、降低对外部技术依赖而制定的核心战略。鸿蒙PC的诞生,及其宣称的填补了“30年来全自研国产操作系统在PC端的空白”,正是这一战略在PC领域的重要实践。这不仅关乎华为自身的发展,也承载着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整体自主化水平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