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最近被供应链曝光了未来三年手机计划。他们要在中国市场被华为小米抢份额的情况下搞大升级,三年发三款新手机,设计变化很大。根据消息,每一代都跟前代差别不小,主要是为了吸引人买新手机。
2025年要出iPhone 17系列。Pro版后背换了大设计,摄像头模组变成横着的长条,样子像小米那款超大杯手机。金属机身和玻璃后盖拼在一起,看起来挺光滑,但修背板得花一千多。另外有个叫Air的新版本,比前代薄好多,但是把USB接口挪了位置,扬声器和电池都做小了。
2026年换到正面屏幕动刀。iPhone 18要取消刘海屏,改成打孔屏,Face ID藏到屏幕下面去了。苹果说是优化了OLED材料才做到的,但前置摄像头还是得在屏幕左上方打个洞。另外明年可能分两批发布手机,上半年推便宜机型,下半年出旗舰款,学安卓厂商机海战术。

到了2027年刚好是iPhone二十周年。苹果要做个终极全面屏,把前摄和Face ID都藏进屏幕里,连边框都做成曲面无边设计,内部代号叫glasswing。名字可能叫iPhone XX,致敬那款经典机型。不过这个技术得把折叠屏和去年的屏下方案结合起来,暂时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这些年苹果变化挺大的。以前都是慢慢改,现在被迫搞激进变化。供应链说他们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掉到13.7%,必须用新设计挽回用户。但有些改动可能有问题,比如玻璃金属后盖容易坏,Air版电池小了续航差,全面屏技术能不能真做出来还不知道。
明年如果Face ID真藏到屏幕下,安全性能会不会变差?现在打孔屏解锁速度能不能跟以前一样快?还有那个全面屏方案,光线不好会不会识别不准?这些技术风险都存在。

苹果现在一年改两次发布节奏,可能想多卖手机,但每次新设计带来的维修成本很高。比如以后背壳碎了要花一两千修,用户会不会嫌贵?轻薄机身带来的缩水元器件,用久了会不会影响体验?
从供应链消息看,他们准备了很多新技术,但能不能实现还得看量产效果。比如屏下摄像头透光率,要是太低照片会糊,全面屏要是漏光就很难看。现在这些设计都是纸面计划,实际怎么用得等真机出来才知道。
总之这几年苹果手机要经历三连变。2025年改后背,2026年换屏幕,2027年推全面屏。每一步都在赌技术能突破,但可能有风险存在。新设计好看不好用,或者维修太贵,都有可能让消费者犹豫要不要换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