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圆桌论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2025年,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一场关乎未来的科技竞速已从政府层面定调。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这是全球首次机器人现场长时竞技活动。同时,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而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进行。
5月13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上的圆桌论坛上,围绕“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强、灵宝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淼、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侯广东、联想创投史晨星、清控金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万安等来自企业界、投资界、学术界的多位嘉宾开展了深入探讨,各位嘉宾的分享涵盖了世界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真实场景如何助力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如何协同,还有哪些机遇挑战,以及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投资前景如何等多个议题,以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现状。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场景将推动技术进步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指出,马拉松比赛是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耐力的终极考验,世界机器人运动大会也有操作的部分,还有其他运动能力的考验,对人形机器人的全身运动控制和上肢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门槛,通过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能够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全身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是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基础上举办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比赛项目存在差异,但我相信将会有更好的破圈效果。”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强分析称。
在李春枝看来,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本身就是对机器人长程运动能力以及全路况适应能力的检验,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未来真实应用场景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灵宝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OO张淼的观点是,“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和人类运动员参与运动会的道理是类似的,不是所有人都会跑马拉松,对于机器人来说也是,各家公司擅长的技术栈肯定也是不太一样的,其实我觉得也是给到我们这个行业里擅长不同技术栈的公司更多的展示机会。”
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共事务总监曾辉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整体将会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当前进入到生产力时代,服务场景的比拼实际也是对于机器人企业技能的一场测试,是未来规模化和量产应用的重要前提。
零部件企业希望加速形成行业标准
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之后,业内对于零部件企业的关注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圆桌对话的环节,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侯广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