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国楼市迎来关键转折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由持平转为上涨0.1%,为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一线城市新房价格连续两月上涨,上海更以连续32个月环比上涨的纪录成为“房价神话”的标杆。这一变化背后,是2024年9月以来政策宽松的持续发力——降首付、降利率、松限购等政策叠加,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激活了核心城市的改善型需求。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新房价格以0.7%的涨幅领跑全国,核心地段优质房源成为撬动市场的支点。
**经济复苏与供需重构的双重支撑**
经济基本面的回暖为楼市提供了底层动力。2024年中国GDP增速回升至5%,居民收入增长与就业稳定增强了购房信心。供需关系也在调整中显现新特征:一线城市土地稀缺推高核心区域价值,上海豪宅市场持续火热;二线城市通过增加优质房源供应吸引改善型买家,而三线城市仍深陷库存压力,北海、丹东等地房价跌幅达0.6%。58安居客数据显示,2025年1月百城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19%,买方市场下“以价换量”仍是主流,但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已逼近触底区间。
**分化加剧:理性入场还是观望避险?**
市场分化成为新常态。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凭借人口流入、产业集聚和政策倾斜,成为房价“止跌回稳”的先锋;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因人口外流、库存高企,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专家指出,未来楼市将呈现“K型分化”:南京、成都等城市借力城中村改造、专项债等增量政策,有望延续涨势;而部分城市若缺乏产业与人口支撑,房价反弹或昙花一现。购房者需警惕“伪回暖”,例如学区房、老破小等资产或持续贬值,而核心地段高品质住宅更具抗风险能力。
**未来展望:政策定力与市场信心的博弈**
尽管3月“小阳春”可期,但楼市全面复苏仍面临挑战。居民收入预期偏弱、二手房“以价换量”惯性、房企债务风险等因素制约回暖空间。业内普遍认为,增量政策如存量房盘活、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能否及时落地,将成为2025年楼市能否“稳中有进”的关键。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提醒:“房地产修复需打通土地、销售、信贷等多重链条,当前回暖仍是局部性与阶段性的。”